2007年5月24日 星期四

無所不在的環境荷爾蒙!!!

含環境荷爾蒙? 清潔劑多標示含糊
【記者鄭朝陽/報導】 【2005/08/31 民生報】

日常生活常用的沐浴乳、洗碗精等清潔劑都含有界面活性劑,其中添加的「壬基苯酚」及其前驅物成分,就是導致人體致癌的內分泌干擾素。本報與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合作調查市售的15種清潔劑,發現產品標示中的界面活性劑都含糊帶過,消費者根本無從選擇環保產品,環品會秘書長劉銘龍呼籲政府介入要求產品誠實標示,以符合國際環保潮流,並保護國人健康與生態環境。

界面活性劑不見得全都對環境有害,其中,「壬基苯酚」類的非離子界面活性劑隨著家庭廢水流入河川後,經過河川微生物分解代謝,仍有壬基苯酚這項有機物質會殘留在水環境中,不再被分解,透過魚、蝦等食物鏈進入人體,導致癌症等各項病變。因此,壬基苯酚已是國際公認的環境荷爾蒙,多項國際研究證實易使水生生物產生基因突變。

劉銘龍指出,目前除了挪威是完全禁用清潔劑添加壬基苯酚外,其他歐盟成員都採自願性管制作法,亦即由民間廠商自行決定是否停用,改用壬基苯酚的替代品,替代品價格較貴,但清潔效果相當,環保署已做好有條件禁用壬基苯酚的評估,卻遲未決策。

調查結果發現,即使獲得環保標章的清潔劑,成分也未清楚標示,而各家產品的界面活性劑標示則有「一綱多本」現象,例如「天然非離子」、「棕櫚油醇」、「陰離子」、「非離子」、「特殊」、「高效」等界面活性劑,即使具化學背景的人也很難理解,何況是一般消費者,無異剝奪民眾環保消費的權利。

中央大學化學系教授丁望賢也曾在91年檢測90種市售家用清潔劑,發現高達41%產品以壬基苯酚為主成分,其中又以高洗淨力的洗襪精和衣領精所含壬基苯酚濃度最高。

劉銘龍認為,政府應加快禁用壬基苯酚腳步,現階段應學習早年消費者改買無磷洗衣粉的例子,教育民眾改買無壬基苯酚成分產品,而前提是須有誠實標示產品可供選擇才行。

98%食物殘留環境荷爾蒙 恐礙生殖

【聯合新聞網 記者許峻彬/台北報導】

普遍可由清潔劑分解出來的壬基苯酚(NP),可能破壞生殖功能,國內食物卻嚴重遭壬基苯酚汙染!陽明大學環境衛生研究所教授毛義方等人調查發現,國人每天從食物攝取到三萬五千多奈克的壬基苯酚,是紐西蘭的十倍、德國的四點五倍。

毛義方建議,歐盟已開始限制清潔劑中NP的檢出濃度,必須在百分之零點一以下,如此低的濃度,形同禁止使用NP做為原料來製造清潔劑,根據中央大學的研究,國內清潔劑中NP的濃度為百分之零點二至百分之廿一,為了維護國人健康,政府也應該逐步輔導廠商使用替代品製造清潔劑,並逐步管制NP。

陽明大學環境衛生研究所所長陳美蓮、教授毛義方與博士班研究生呂育諭等人,昨天在台灣公共衛生學會學術研討會上,報告「國人烷基酚類環境荷爾蒙之飲食暴露研究」,研究團隊採集超市販賣的魚、豬肉、牛肉、雞肉、鴨肉、雞蛋、蔬菜、米等廿五種生鮮食物,共購買超過一百件的樣品,分析食物內的壬基苯酚含量,結果發現,百分之九十八的食物,都含有此種很可能破壞人類生殖系統的環境荷爾蒙。

毛義方表示,壬基苯酚聚乙氧基醇(NPnEO)普遍使用在家庭用、工業用的清潔劑,因為其將水與油結合的效果很好,但此一化學物質排入水中經過微生物分解後,會產生NP等環境荷爾蒙,NP的化學結構類似人體中的女性荷爾蒙,在老鼠的動物實驗顯示,餵食老鼠高劑量的NP,會導致公鼠精蟲數目減少,母鼠生育率降低,破壞老鼠的生殖功能。

針對國內食物的分析結果顯示,淡水魚與海魚的NP含量都較高,每公克約含有五十到一百奈克(一奈克等於十億分之一克)的NP,魚的NP最高含量,達到每公克含有三百九十九奈克,是所有食物中最高的,米的NP含量在每公克五十奈克左右,但因為國人經常攝取米飯,也成為每日自食物攝取NP的主要來源,約占每日總NP攝取量的百分之廿。

毛義方指出,他們的研究是國內首篇檢測食物中NP,並以一般上班族飲食習慣問卷調查、台灣地區成人飲食調查結果,推算出國人每日自食物中攝取NP的暴露量,結果發現,國人每人每日自食物中,平均攝取三萬五千六百四十一點七八奈克的NP,是紐西蘭的十倍。

毛義方表示,NP會透過食物鏈傳播累積,因此在有NP汙染河川與水域生存的魚類,就會累積此種物質,再透過食物鏈進入雞肉、鴨肉、米、蛋、蔬菜等食物,雖然NP可以從人體代謝,但因為各種食物幾乎都含有NP,人類又必須每天攝取食物,此種長期的累積效果,雖然沒有研究證實會破壞人體生殖系統,但老鼠實驗已明顯看到生殖系統遭破壞,台灣部分河川的魚類,也出現雄性魚變成中性魚的現象。

 

哪些清潔劑含NP 政府秘而不宣

【聯合新聞網 記者許峻彬/台北報導】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壬基苯酚(NP)會造成雄魚長出卵巢、精囊萎縮退化,國內主管單位曾針對市售清潔劑做過檢測,卻不公布含有NP的清潔劑。

林杰樑指出,歐盟對河川水中所含NP濃度的限制標準,為每公升零點三三微克(一微克等於百萬分之一克),研究顯示,台灣河川NP的濃度,超過歐盟警戒值的十到廿倍,多數先進國家都未超過歐盟標準。

林杰樑表示,根據檢測結果顯示,市售洗碗精、洗衣精等清潔劑並非全都含有NP,公布檢測結果可以讓民眾清楚明瞭,選購不含NP的清潔劑,維護環境與自身健康。

洗碗精、洗衣精若含有NP,是否會導致常洗碗、洗衣服的女性暴露量較高?林杰樑指出,目前沒有研究證實NP會從皮膚吸收,因此民眾不需擔心。

不過,林杰樑提醒,外食民眾有可能吃到NP的前驅物,如果餐廳使用的洗碗精含有NP的前驅物,碗盤又沒有沖洗乾淨,民眾可能直接把NP前驅物吃下,人體內的細菌是否會如同河川中的細菌分解前驅物形成NP,導致對生殖功能造成影響,尚待研究證實,不過,餐具用清水沖洗,是比較保險的做法。

林杰樑也提醒,NP類似人體的女性荷爾蒙,聽起來似乎不會對女性造成影響,但長期低劑量攝取這種類似女性荷爾蒙的物質,也得擔心是否會如同女性補充荷爾蒙的效果一樣,導致罹患乳癌的風險升高。

林杰樑表示,NP屬於有機化合物,雖然可以從動物或人體內代謝出去,但代謝速度緩慢,仍會一年一年的累積,因此民眾食用淡水魚或海水魚時,應避免食用內臟、油脂、魚頭等比較容易累積NP的部位。

國內九條河川 充斥環境荷爾蒙

【94/11/07聯合新聞網 記者薛荷玉/報導】

國內九條河川的魚體內都檢出環境荷爾蒙--溴化二苯醚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PBDEs),如果人吃了這些受溴化阻燃劑汙染的吳郭魚、豆子魚,將對人體的甲狀腺荷爾蒙產生干擾,易造成甲狀腺腫大的「鵝喉症」 (俗稱大脖子)。

環保署昨天公布在國內六條河川上中下游,包括蘭陽溪、後龍溪、大甲溪、烏溪、八掌溪及鳳山溪,及新竹香山河口、鹿港溪河口及二仁溪河口等三條河川河口的60個魚體樣本,發現100%都檢出多溴二苯醚。

環保署環境檢驗所指出,在包括吳郭魚、豆子魚、烏魚、泰國鱧魚等60個樣本中,檢出的多溴二苯醚平均濃度為每克中含108奈克 (脂質),其中最低的是宜蘭蘭陽溪的25.1奈克,最高的則是有許多電鍍工廠的中部二仁溪,濃度最高達281奈克,高於挪威魚體的7.9~124奈克,及波羅的海魚體的12~30.7奈克。

多溴二苯醚主要用途是作於阻燃劑,不少電器用品的塑料外殼、防火建材、地毯、汽車用品、塑膠泡綿及嬰兒衣物等,都使用多溴二苯醚作為阻燃劑,可在火災發生的第一時間減少火勢的延燒。

但環保署指出,多溴二苯醚產品廢棄或碎裂後,溴化阻燃劑會經由氣態或附著於小顆粒上,進行遠距離散布,傳輸到環境中,經由河川底泥而進入小蟲、小蝦、小魚、大魚,再進入人體。

除了多溴二苯醚之外,環保署之前也在國內河川底泥、魚體內,找到另二種環境荷爾蒙,其中來自清潔劑的壬基苯酚 (NP),會造成雄魚雌性化,另一種用於船舶底漆的氧化三丁錫 (TBT),則會造成魚貝類雄性化,雌貝還會長出陰莖。

環保署長張國龍昨天感歎地說,雄魚雌性化,雌魚雄性化,未來台灣河川中游的大概都是「中性魚」了,環保署未來除此九條河川之外,將再進行全國河川大體檢。

歐盟日前已禁用危害較大的五溴二苯醚及八溴二苯醚,要求其改用含磷的替代品;我國環保署六年前公告十溴二苯醚為毒性化學物質,對使用用途加以列管,但未禁用,近期將再公告五溴二苯醚及八溴二苯醚為列管毒化物。

小百科》多溴二苯醚

多溴二苯醚包含五溴二苯醚、八溴二苯醚及十溴二苯醚等,它具有高沸點、高脂溶性、低水溶性、在自然界及人體中不易被分解等特性;多溴二苯醚會經由食物鏈的生物濃縮效應進入人體、並造成毒害,除干擾甲狀腺素分泌外,多溴二苯醚還具神經毒性、內分泌干擾特性、致突變性、並有可能致癌。

長期進行國內河川底泥、魚體中多溴二苯醚調查的成功大學環境微量毒物中心主任李俊璋表示,甲狀腺素是由人體的腦下垂體所分泌,但多溴二苯醚的成分與三碘及四碘甲狀腺素十分類似,其進入人體後,就會「通知」腦下垂體停止分泌三碘及四碘甲狀腺素,反造成這二種甲狀腺激素的不足,並導致甲狀腺腫大。

甲狀腺腫大造成的「大脖子」,在早年國內食鹽還未加碘之前十分常見。
Reference: http://www.krone168.com.tw/health/health-19.htm

沒有留言: